2015年4月9日 星期四

韓愈文|作業六|作業未交:(

*1〈答李秀才書〉、〈答竇秀才書〉、〈答劉正夫書〉、〈答陳商書〉、〈答呂毉山人書〉諸篇意趣安在?
      從這幾篇答覆書中皆可看出韓愈對於後進的關愛、提攜和體諒。
      〈答李秀才輸〉中藉著對李元賓的欣賞和想念比之李師錫,稱讚其文章。後段則勉勵李生「不惟好辭」更要「好道」,可看出韓愈對於「文章」之「明古道」的堅持,且對於後進亦有同樣的期許。
      〈答竇秀才書〉先寫罪謫之苦,再勉勵竇存亮以文章之道。其中以「足下年少才俊」到「今乃乘不測之舟、入無人之地」為一轉折段落,凸顯竇存亮「雖可爵高位而仍欲習古文(身勤而事左、辭重而請約)」,則韓愈沒有不教之理,是以「猶將倒廩傾囷,羅列而進」。
      〈答劉正夫書〉韓愈首先說明自己的對於問學之人的態度:「先進之於後輩,苟見其至,寧可以不答其意邪」表達自己的真誠之意,而後進一步討論好的文章之樣貌。此篇重點有二,一在文章應「師其意,不師其辭」,二則為「自樹立」。藉漢家司馬相如等人為例,說明「用功深者,其收名也遠;若皆與世浮沈,不自樹立,雖不為當時所怪,亦必無後世之傳也」之理。由此也可看出韓愈對自己的文章、行文之道有很深的認識,因為他寫的就是「當時所怪」之文,而最終能傳於後世。
      〈答陳商書〉中陳商因不第而求於韓愈,韓愈以「齊王好竽」說明「善鼓瑟者」就只是「善鼓瑟」而已,卻無法「求齊」;而寫文章也是一樣的,在當時「工於文」不等於「工於求進」。

*2錢基博謂〈讀荀〉「氣勢之灝瀚,局陣之迷離,從太史公〈老子韓非列傳〉、〈孟子荀卿列傳〉脫胎,而納大於細,以歛為縱」,然否?



3韓愈推尊孟子闢楊、墨,自稱「楊、墨、釋、老之學無所入於其心」,而〈讀墨子〉謂「不相用不足為孔、墨」,是否自相矛盾?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